4 n" v: q& X: L- `
7 W( d, d! a1 ]9 b$ l: L# C" ?
2 N' u) {7 `' S; E \! R# K+ T' h% T& k1 B, S R
古锁常识# m6 Z6 c+ V2 ^; [. z1 U
: J3 a, E |! l
中国锁具历史悠久,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,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。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“骨错”、“石错”就是锁钥雏形。“觿”,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,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。所以“觿”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。
古锁初称牡、闭、、钥、链、钤。早期为竹、木结构,起源于门闩。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,至东汉制金属**结构锁(又称沟槽锁)。入唐时所之多为金、银、铜、铁、木。明代遂成为广锁、花旗锁、首饰锁、刑具锁四大类。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,只是不太常见罢了。历经清代、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。古锁工艺精致奥妙、文化内涵丰富。雕花刻字如:状元及第、长命富贵、麒麟送子、龙凤呈祥等。尤以鱼形锁为例,在《芝田录》中道:“门锁必为鱼者,取其不暝守夜之意。”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。古锁也寓意财富,故有“驴驮钥匙马背锁”之说。后衍生至爱情永恒,家族永续,身体永康,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。
据资料记载,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,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。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,是**结构锁。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,以铜质和铁质为主。上世纪50年代,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、叶片锁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,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。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,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。
锁的具体名称,有一开锁、二开锁、三巴掌锁、三道箍虾尾锁、四开锁、五开锁、龙凤锁、双元锁、迷宫锁(定向锁)、底开锁、转冲锁、倒拉锁、暗门锁、无钥锁、方锁、炮仗锁、马缰绳锁、牛角锁、牛尾锁、举梁锁、文字密码锁、数字密码锁等等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古锁,虽长短不一,大小不等,外形大同小异,其奥妙之外,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,可谓五花八门,稀奇古怪。钥匙孔的形状,分别为 “一”、“上”、“工”、 “古、” “尚、”“吉”、“喜”、“寿”等字。这些钥匙孔,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!黎庶百姓只能用“一”字孔锁,士大夫用“士”、“吉”字孔锁,寿诞喜庆,用“寿”、“喜”字孔锁,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,不得僭越乱来,否则视为违反王法。
按材质分,有木锁、金锁、银锁、铜锁、铁锁、景泰蓝锁等;按形式分,有圆形锁、方形锁、枕头锁、文字锁、人物锁、动物锁、密码锁、暗门锁、倒拉锁、炮筒锁等;按用途分,有挂锁、门锁、箱锁、橱锁、盒锁、抽屉锁、仓库锁等;
自明代以来,锁具分为四大类:
* J& c4 j$ j6 e: v% V/ i; ?4 J 广锁、花旗锁、首饰锁、刑具锁。我们还可以加上密码锁这一类。
3 Z3 f/ H5 n0 W; E5 b# Q! ?0 a
4 ^5 P3 r2 E% d& h- c0 Z
7 H. s+ Y8 Z& p, i m; P% G3 i" ?# g9 I' ?9 G" x" F2 L. v
广锁
' t$ _5 C* J0 R7 j8 K5 k
/ }" R% v7 W# x! v广锁
所谓“广锁” ,就是横式锁的意思。此类锁具盛产于浙江绍兴,又有“绍锁”之称。民间称之为“横开锁”、“枕头锁”等。广锁自唐代以来,广泛用于门、箱、厨、柜等,有一百多种。广锁通常以大小分为八个规格,以两为单位,有“四两绍”、“六两绍”、“十二两绍”等。“六两绍”长约3.5寸,“十二两绍”长约7寸。
2 M- I. {$ c d; K+ E8 k3 W
) m/ A/ F/ p# l
+ K: a& ]$ L. [+ Y9 s/ D8 x8 w% z# y
3 h6 F1 D5 |% Q) F9 t
& B/ a1 G2 f% m/ r; e# Z/ ^2 W. ^! L7 M
+ E+ k; b7 d( x2 M! X 龙凤呈祥广锁
这把龙凤呈祥广锁是本馆珍藏的体积最大的广锁之一。长度达到了32厘米,重量2500克。图中蓝色椭圆标出的是一把用于对比的小号广锁。通过比较,大家可以对这个锁的大小有比较直观的认识。
: O7 c7 l$ U) M/ w 此锁不仅体积巨大,而且雕花精美,难得一见。其钥匙也巨大,甚至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。挂在裤腰上固然不可行,要携带,恐怕**会当作管制刀具了!
: y" D' |, q) |5 S: x
0 f# P K' c7 a9 h* j) ^: l( i; n& a$ @8 M6 U
3 N& c& N2 e% E8 O8 h
' |2 ^5 h; i4 v$ |; Z" Z8 J( d0 J
小广锁
这就是上图中用蓝色椭圆圈出的小广锁了!边上作为对照的是壹圆的硬币。此锁长度仅为1.6厘米。虽然体积小巧,却不仅仅是个装饰品,到如今,这把小锁仍然可以开关自如。
9 A& V. q/ }% c5 p1 o# l" ~' ^2 z( G
% Q. s' r% W1 x; j0 T, C2 @& f% n% f1 q( I& R2 _' I' S
, z: K4 e. `, `* _1 V7 U: i
0 r7 E3 e, _3 |" o# g$ u7 a" ~
' V3 G/ r( m q6 W* V 白云观广锁
此锁刻有“白云观”、“第贰号”字样,锁体长32厘米,高6厘米,重6斤。为库房所用。 g! v2 I3 e; L: e% T
“白云观”是道教全真十大丛林之一,原名“天长观”,创建于唐玄宗开元二七七年(公元739年),金大定七年(1167年)重建,泰和三年(1203 年)改名为“太极宫”,正大元年(1224年)邱处机西游归来住持与此,更名“长春宫”。明正统中(1436—1445)重修,改今明“白云观”。此锁为明代遗留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