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艺高年老的锁匠,为了将自己的技艺传下去,挑选了两个青年加以培养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言传身教,两个青年都已掌握了有关锁的一般知识,他打算将绝技传授给一个人,于是决定通过考试定取舍。
/ N( @3 {3 q7 l! W" }$ E
5 Q, i& A. O8 n7 n% R! _ 考试那天,围观者很多,老锁匠叫人抬出两个保险柜,让两个青年同 & L8 b9 x) ^" ]; Q
时分别打开。结果甲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,乙却用了半个小时才打开。大家都认为甲有望选中。这时,老锁匠又提问题测试两人,他问甲:“保险柜里有什么?”甲一听两眼放光,喜形于色说:“师傅,里面有很多钱,全是百元大钞。”老锁匠又问乙同一个问题,乙支吾好一会儿才说:“您不是只叫打开锁嘛,锁打开后我没仔细朝里看,不知道里面是什么。”老锁匠听后,高兴地宣布乙作为他的正式接班人留下继续培养。/ K$ X6 N" E8 C
% X8 F. s' D2 J6 d; E 此话一出,甲青年表示不服,围观者也多数对此不解。老锁匠笑笑说,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究一个“德”字,锁匠更必须是个道德高尚、大伙信得过的人。我收徒弟除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外,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没有其他,特别是对人家锁在柜里的钱物毫不动心。否则,见钱心动,有朝一日邪念作怪,登门入室,打开保险柜易如反掌,到头来不是害人害己吗?锁匠的心中要有一把用什么也打不开的锁。: H7 W; M' ~+ e- k$ {
) |# |$ @' t, G2 H0 E) s) j 老锁匠的可贵之处在于选择人才坚持“以德为首,德才兼备”的原则,在于传艺要有益于徒弟有益于社会,教他既精通有关锁的技艺,更要做到心中有一把打不开的锁——能抵御各种诱惑的美德。
9 l+ V; ~% S1 V/ k' w7 Q. r4 K; [5 l, ~) O5 _ X. s
德,一个永恒的话题;德,一颗不落的星星。古今中外,人类从来就把有德性的生活当成了人生不可或缺的内涵。. y; m6 x. h' g3 h
5 J8 [$ O3 ~' E' R1 B8 z, W
唐朝思想家李翔说:“人之于万物,一物也,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,岂非道德之性乎哉?”曾国藩说:“吾人只有进德、修业两字靠得住。”莎士比亚说:“少量的好品德,抵得上一大堆学问。”康德说:“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,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,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!”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先生也说:“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,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,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。如果从我们的学校毕业出来的年轻人才华横溢但不诚实,有丰富的知识但缺乏爱心,有极敏锐的创造性思维但没有责任心,那么美国也不会强大。”由此看来,为德与否或有德与否,实关乎为人与否或有否人性的根本问题。1 G2 r) e! q. W" R7 }1 I7 W3 I7 K d" b
1 Q# U8 Q% |" l# n% Z
“内得于己,外得于人”便是有德。所谓美德,并不是全德全能,而只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角色的圆满完成,在自己所承诺的职责和工作中有所成就。商人依义取利,得之有道,便有了商人的基本美德;教师能够成功地完成其教书育人的职责,便成就了教师的美德;公民能够履行自身的权利和义务,便称得上是有德的公民。可以说,美德就是人类文明长河底下涌动不息的精神动力。
; M% M$ P/ w( q- J4 @
* ]) |9 g: ]% Z$ {1 Q# N 因此,我们无论干何种工作,都要记住:德乃立身之根本,根深方能叶茂,本固才有枝荣啊!. ^* J& b. }' 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