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78年英人巴伦改良了罗马人的缺刻锁发明了杠杆制栓锁,开启了人类制锁的新纪元。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弹子锁,则是美国人尼鲁斯.耶尔和他的儿子小尼鲁斯.耶尔在十九世纪发明的撞针式齿轮锁,即在圆筒形的锁芯内按上撞针,用羽片状的钥匙拨动撞针来开锁。1844美国人耶鲁发明了一种影响全世界的锁具-针珠制栓锁,也就是俗称的喇叭锁,它既安全实用可大量生产,至此锁具的制造正式进入了工业化量产时代。8 @! j b6 V1 g6 o1 h, m
锁头乃是一个包含锁心、供锁匙伸入吻合,方得转动并带动锁闩的一个构造,所以它是整个锁具中用来区别来者身分的辨识器,可说是心脏的所在。门锁的锁头依设计型式的不同,大致可分为3种方式: Y- S# Y' h. H7 T
1. 分离式:锁头和整体锁具不是固定的一体,于安装时再个别组合而连接,并以螺丝固定。辅助锁类型的门锁,均为这一类,其锁头不仅分离,并凸出于门板之外而成为外露的型式。! q! F5 E9 V6 A/ [. A
2. 固定式:锁头和整体锁具固定为一体,安装时锁具直接固定于门板。
: M) I& L0 |7 t7 X% o# V3. 内藏式:此类所谓的锁心结构直接和锁体合为一体,大致上已经无法将锁头从锁体中区分出来。
) k" C) u @& J* Q* h历史上可考的第一个锁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埃及人所发明的,在金字塔内的图画显示,当时锁的构造原理--把钥匙插入抬起锁梢以打开门闩。
+ E& @9 W4 b4 Q罗马人让锁钥技术往前迈进了一大步,他们发明了被广泛使用到十九世纪的缺刻锁,将发达的金属制造技术运用于制锁上,大幅缩小了锁钥的尺寸,制作的这么小而精准,并提高其精密度与安全性。
# h: g, y* K' r. k% l& W# S数千年来,锁具广泛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,其发展始于人们在心理上对个人、群体、或群体中之个人在安全上的实际需求。锁具的历史,与当代之材料、工具、以及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;观察锁具在各个朝代的发展与使用,可反映出当代的工艺技术、社会文化、以及经济发展。 随着社会之演变与科技的进步,锁具之功能愈加的完备,不但在设计形式上日新月异,而且在制作精度上也逐渐提高;此外,锁具的应用范围,也由往昔仅用于锁门、锁柜、锁箱,进而扩展到今天的锁办公桌、锁保险柜、锁各型车辆、…等。然而,当人们在使用锁具时,往往遗忘了锁具的由来,更忽略了古锁之典美及其所富含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。
0 h- a1 s7 Q3 a) }! Z$ n 古中国的历史虽然悠久,但是有关锁具的文献记载与实物保存,却相当的缺乏。历代以来,锁具的制作工艺,皆由地位卑微的锁匠为之,虽然不乏巧手与奇品,但是几乎都名不见经传。古锁是民俗文化的瑰宝,然而在众多收藏品中,其地位微小;因此,少有收藏家以古锁为收藏的对象,亦鲜有学者以古锁为研究的主题。此外,当人们在开启古代的箱箧、橱柜、或建筑物时,通常是将附在其上的锁具破坏,以获取内部的物品,不会意识到这些毫不起眼之古锁会有保存与研究的价值,更不会注意到这些披着岁月风霜之破铜烂铁所蕴藏的美丽与意义。物换星移,历尽沧桑,在极少受到重视的情形下,古早中国锁具的存量逐渐减少,流失速度也在加快中,而受到妥善保存的留世古锁,更是屈指可数。
$ {, \- w3 E5 m8 J 古中国之锁具为机械式挂锁,大部份是具有弹簧片的钥匙锁,少部份是不须钥匙的文字组合锁。古锁的特征很多,主要者包括:锁具的类型、锁体的材质、锁体的外形、锁体的雕花等;而簧片构造锁更有以下几项重要的特征:锁的构造、弹簧片的构形、钥匙孔的位置、钥匙孔的形状、钥匙头的形状、钥匙的数目、锁的开启方式等。典型之古早中国锁为具有钥匙的簧片构造锁,大多用铜或铁做成锁体与锁栓,锁栓上有数片分离的弹簧;钥匙进入锁体后,能挤压钳制张开的弹簧片,使锁栓与锁体分离。与西洋锁相比较,古早中国锁具最大的不同点在于:有些锁具之钥匙不容易直接插入锁体上的钥匙孔,有些锁具甚至一时难以找到钥匙孔。
- A1 M, ], Y+ S$ R. O) K 根据十多年来对锁具的收藏与研究,国立成功大学颜鸿森教授不仅费心著作「古早中国锁具之美」一书并建立「古早中国锁具网络博物馆」,希望能有系统的介绍古锁之发展与特征,尽一份微薄的心力,以弥补一点有关锁具的历史文化空缺,尝试让社会大众认识古早中国锁具的美丽, 并为成立「古早中国锁具博物馆」做准备,使古锁的呈现更加的实在与完美。
+ t# \1 ]5 O8 U* v |
|
点评